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27.印度-菩提迦納(BuddGaya)比旅行更重要的風景

Budagaya


        大吉嶺從來不是印度旅行計畫的一步,但卻是整趟印度旅行不可或缺的片刻,就像是電視劇中間的廣告一樣,適時的讓人有喘息的機會,讓休息過後的旅行更精彩。

        短暫的逃離印度是必要的,在大吉嶺享受涼爽的天氣,舒服的街景,確實放鬆不少其中一天,我搭了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蒸汽小火車,小火車可以遠眺喜馬拉雅山,山頂上殘留的白雪是冬天剛過的痕跡,藏族的學生背著書背追上火車,跳上來後一個拉一個,一起搭乘免費的高山火車.涼爽舒適的山上,有點像是放大版的九份,讓人忘卻了在加爾各答的景象

        大吉嶺彷彿像印度之旅的中途充電站,讓在印度旅行有個喘息的機會,也讓有時間消化在加爾各答的情緒,大吉嶺是旅行中的旅行,被定義成旅行中的度假模式,讓我有時間準備好後,重新面對真正的印旅行

        兩個禮拜的大吉嶺度假模式結束後,我搭上火車到菩提迦納(BuddGaya),有別於印度其他地方篤信印度教,菩提迦納附近的印度人大多是佛教徒,當年三十五歲的釋迦摩尼就是在這裡從凡人變成佛祖,傳說他在一棵菩提樹下坐了七天後仰望星辰後悟道成佛,從此讓菩提迦納從一個小小的村落變成世界各國佛教徒朝聖的地方.

        其中最有名的廟「金剛寶座塔」是一座高約50米,形狀像金字塔的廟,在塔後方有一棵菩提樹,傳說當年釋迦摩尼就是在這棵樹下悟道。我到金剛寶座塔沒多久後就有三個年輕的印度人主動過來和我聊天,他們說他們是附近的大學生,可以幫我介紹菩提迦納歷史文化,
「菩提迦納和印度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我們是虔誠的佛教徒,不會騙人的。」
        我心想,只是介紹一下,應該不會怎樣吧,雖然不是沒有想過被騙,例如導覽結束後被索取介紹費之類的騙術,但我還是相信了旅行時的直覺。
「好啊,麻煩你們。」
         三個大學生介紹的很詳細,講了很多關於菩提迦納與佛祖的故事,走到菩提樹時,其中一位大學生從地上撿了片落葉拿給我,

「這個給你,菩提樹葉可以保佑你平安。」
「所以這棵樹就是釋迦摩尼當年變成佛祖的樹嗎?」
「是的,他就坐在那個位置變成神仙的」
菩提樹已經被用柵欄圍起來,印度大學生從縫隙中用指給我看。園區面積不大,跟著這三個大學生的導覽不到半小時就把大部分的地方都逛完了。
「很感謝你們今天的介紹,那我先回民宿了」我說
        說實話,我根本沒有要回民宿,打算去越南廟繼續逛,畢竟才下午三四點而已,我知道如果跟他們說實話,這三個印度大學生大概會繼續跟著我,替我導覽,於是我撒了謊。
就在我準備要轉身離開的時

「其實還有一件事,我們是附近某間孤兒院的志工,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來育幼院看看,育幼院的小朋友很喜歡外國人去看他們」

        當時的我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先愣了幾秒,原本打算就此離去的我忽然接到另一個邀請,內心反對的聲音告訴我「不要相信他們,你會被騙」,但是實際上我真的很想去看看他們口中的孤兒院,他們信誓旦旦的說那些孤兒院的小朋友很可憐,也很喜歡外國人去參觀,我心想或許篤信佛教的菩提迦納的印度人應該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吧,而且剛剛與他們短暫相處的三十分鐘內,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三個大學生不像是壞人。
「好啊,走吧!」

        三個大學生邊帶路邊與我閒聊,告訴我這是一間美國女子伊麗莎白創立的育幼院,專門收養附近可憐的孤兒,我邊聽著他們敘述邊忙著把走過的路逕記到腦海中,以免真的發生危險時還逃得回去。

        道路越走越小條,甚至穿越了印度人的民宅,走在灰黃色的泥土地上。

Budagaya2
        十幾分鐘後,我們抵達了,一間低矮的平房,壁面是紅色磚塊堆疊而成的外牆,入口的鐵門正打開著,這裡真的是一間育幼院,儘管一點也不像,如果不是壁上掛著『ELIZABETH CHILDREN’S HOME』招牌提醒著我,我大概會以為走進了一般印度人的家中。

孤兒院的小朋友大概是很久沒看到外國人,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地跑過來向我打招呼
「My name is …. ,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 , nice to meet you」


        他們用有限的英文一個接個出現在我面前,其中最大的大概十五十六歲左右,其他大部分都像是國小生,身上的衣服破破舊舊,但卻熱情的很。大學生帶我參觀了裡面的房間,我們走到一間空曠的房間裡,他們告訴我這裡是學生的教室,房間裡沒有課桌椅,也沒有黑板之類的東西只有擺著一個書櫃,寥寥無幾的書本在裡面。

「這裡沒有桌椅之類的東西嗎?」
「小朋友都坐在地上上課,育幼院很窮,大部分募款來的錢都花費在買米和糧食,沒什麼多餘的經費。」
「你們經費從哪裡來啊?」
「大部分都是創辦人從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的有錢人募款而來的。偶爾有些志工會捐錢。」
「你們有招募志工嗎?」我看著四周除了這三個大學生外,還有另外一名較年長的印度人,除此之外沒看到其他人。

「其實也不算招募,大部分就像是你一樣,來參觀後有空再來陪小朋友玩,教小朋友英文、數學之類的旅客。」

        後來的幾天,我幾乎每天都來育幼院陪小朋友玩,說是志工倒不如說是孩子們的大玩具,印度小朋友熱情開朗,每天圍著我,有時候看看我相機裡的照片,有時候吵著要拍照,再看看相機裡自己的模樣,對他們而言看見相機中的自己是件有趣的事。

        這育幼院是整個印度旅行最令人值得紀念的行程,後來的印度之旅也發生了不少故事,遇到不少騙子,但卻從未讓我懷疑過旅行時的直覺,就像是相信那三個印度大學生一樣,印度很多騙子,但再多的騙子畢竟也是少數,在台灣的我們被主流媒體灌輸的刻板印象深植人心,我大概可以想像那三個印度大學生招募志工時被拒絕了幾次後才有人相信他們,在印度,你要做一件真正的好事比騙人還困難,在艱困的環境與背景下他們還是選擇繼續做認為對的事,這是名為印度國度下的宿命。

        在離開的最後一天,育幼院的印度人還是不免俗的會希望你捐款,我捐了一千盧幣(臺幣大概五百),他們開了一張簡單的收據給我,還拿了一本留言本給我看,裡面是各國志工的留言本。其中有一個瑞士人在本子上寫了一句話。


「I saw more in Elizabeth children's home than my whole trip !」
(我在伊莉莎白兒童之家比整個旅行看見了更多),

旅行不就是如此,換個地方生活,把腳步放慢、把心也放慢,你會發現

你可以看見比旅行更重要的風景。
-------------------

如果你想到更多小馬的旅行故事,可以持續FOLLOW 我的臉書或是訂閱我的部落格歐~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