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印度恆河-最靠近死亡地方


     兩年前的夏天我剛好在印度,那時候除了在印度發生一堆奇怪的事,例如遇見騎馬旅行的以色列人、或被整個印度村莊聯合起來騙錢….等諸如此類瘋狂的故事外,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在恆河看見的一切。

     恆河,印度教的聖河,印度教相信恆河的水可以洗滌生前犯下的罪孽,於是恆河變成了印度教信徒一輩子必須朝聖的地方。理所當然印度人死後也會依照印度教的傳統,把身體火化後放入恆河中,讓肉身回歸大自然完成一種特別的循環。恆河的一岸邊是由許多不同的階梯組成,層層的階梯延伸到恆河內,印度語稱Ghat,大部分在恆河上會看見許多印度人再在洗澡、玩水,當然在也少不了善用自然資源的印度人在河邊洗衣服、床單、洗鍋碗瓢盆等總之是個功能十分齊全的河。
    


       北邊的Manikarnika Ghat (馬尼卡尼卡河壇)是專門舉辦火葬儀式的場所,也就是印度教焚燒屍體的地方,在恆河前搭好的木頭,把逝去親屬的身軀放在木頭上燃燒,等燒到差不多程度後便將剩下的遺骸丟入恆河中,完成印度教火葬的儀式。有別於台灣人對與死亡的敬畏,印度教看待死亡像是看待世界萬物的循環一樣,有生,必有死,生命也是一樣,你無須難過,更無須哭泣,因為這就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也是世界萬物循環的一部分。

      儘管如此,當我第一次親眼看見火葬場時還是震撼萬分,來自台灣傳統儒家思想的我還是沒有辦法坦然的接受眼前的一切,我們的文化對死亡是隱晦的,我們的文化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死亡是棺材進入高溫機器後出來的白骨,死亡沒有在你面前發生,死亡是一場如此的隱諱而羞澀。而在恆河的火葬場,死亡,就在我面前真實的發生著,顯著而外放的發生著。一具屍體在我眼前在被燃燒著,看到那一幕的同時我整個人都傻住了,很難去形容當時的感覺,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死亡是如此地靠近,就在幾公尺的距離而已,包著白布的屍體持續地在火焰中燃燒,依稀還可以看見整個大體的雛型,不知道是木頭還是骨頭劈哩啪啦作響的聲音不斷在耳邊傳來,那是這輩子都很難忘記的畫面,「死亡的畫面」。
    
       燃燒了三千五百年前的火,每天都會有數以百計的屍體從印度各地運送過來,火葬場一天二十四時不停地燃燒著,一斤木頭150盧比,燒掉一具屍體需要2-300斤,等於一座屍體需要三到五萬盧比不等,可以遵循印度教傳統死去的人已經是幸福的印度人了。

         「有些沒錢又病危的印度人會待在火葬場旁邊的高塔上,等待善心人士捐款買木頭,因為他們也希望遵循印度教的傳統死去」
        這是一個火葬場附近的印度人跟我說的。對印度教而言,恆河不在是一條功能齊全的河,而是願意將生命託付給他的河,想像至死也希望回歸於此的微小渴望。


        我在恆河附近又待了五六天,但後來盡量避免去火葬場附近,或許是第一次看見時太過震撼,震撼到我不知道如果再次看見時是否會平靜一點,還是會漸漸習慣印度火葬個文化,但可想而知的對我而言那絕對不是好玩或是新奇的景點,那是在印度恆河旅行時關於死亡的回憶,也是印度旅行時影響很深的故事。恆河就像是母親一樣接納所有一切,死後將屍體殘骸灌溉河水,隔些距離印度人在河邊戲水、玩耍;再隔些距離,水牛在河上乘涼、消暑,死亡發生的同時鄰近發生的一切是如此的平靜而簡單,就像生老病死一斑,那不過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PS: 恆河火葬場禁止拍照,網誌上火葬場照片取至網路。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